大学生就业状况分析报告
阳城县人才中心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数大幅增长,就业压力剧增。大学生就业问题,也成为了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
2013年是大学生就业年,是我国大学生毕业人数最多的一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为此,国务院办公厅制定出台了《关于做好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3〕35号),对做好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积极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深入研究并有效指导高校毕业生及时就业,是各级政府部门面临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
为了及时掌握大学生就业状况,我们对本县2009年以来本地逐年升入专科以上院校人数、2010年以来本地区返回大学毕业生人数以及本地安置大学生就业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在根据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思考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希望能对合理有效解决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基本情况
1、2009年以来,逐年升入专科以上院校人数
据教育部门统计,2009年——2012年,我县升入专科以上院校大学生总计12289人。(逐年人数见表1)
表1:阳城县2009年以来逐年升入专科以上院校人数统计表
年度 | 本科人数 | 大专人数 | 年升学人数 |
2009年 | 2007 | 1043 | 3050 |
2010年 | 2007 | 1025 | 3032 |
2011年 | 2107 | 728 | 2835 |
2012年 | 2043 | 1329 | 3372 |
合 计 | 8164 | 4125 | 12289 |
2、2010年以来回阳大学毕业生人数
根据人才市场接收毕业生档案数分年度统计,2010年以来,返回阳城本地就业的大学毕业生人数为4248人,其中研究生以上39人,本科1709人,专科 2500人。(分年度统计见表2)
表2:2010年以来回阳大学生人数分年度统计表
年度 | 2010年 | 2011年 | 2012年 | 2013年 | 合计 | 占总人数比例 |
研究生以上 | 16 | 8 | 12 | 3 | 39 | 0.92% |
本科 | 360 | 477 | 743 | 129 | 1709 | 40.23% |
专科 | 397 | 892 | 1058 | 153 | 2500 | 58.85% |
总计 | 773 | 1377 | 1813 | 285 | 4248 |
|
3、2010年以来安置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
从可统计的数据显示, 2010年至今,回阳城已就业大专以上毕业生共计2246人,其中546人经过招考进入机关事业单位,702人经过双向选择到各类企业就业,1253人的人事档案关系存放在县人才市场,办理了人事代理手续。(具体分类情况见表3)
表3:2010年以来阳城县高校毕业生就业去向
回阳高校毕业生就业总数 | 2246 | 研究生以上 | 本科 | 专科 | 占总数比例 |
27 | 828 | 1391 | |||
其中: 公务员录用 | 79 | 3 | 45 | 31 | 3.52% |
事业单位录用 | 467 | 18 | 339 | 110 | 20.79% |
大学生村官 | 4 |
| 4 |
| 0.18% |
大学生就业见习 | 271 | 6 | 122 | 143 | 12.07% |
企业录用 | 286 |
| 72 | 214 | 12.73% |
民营企业录用 | 416 |
| 87 | 329 | 18.52% |
自主创业 | 2 |
| 1 | 1 | 0.09% |
其他 | 721 |
| 158 | 563 | 32.10% |
二、2010年以来本地区大学生就业状况分析
数据显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首选对象仍是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大中型企业,占总数的 37%,大部分毕业生未能及时稳定就业,造成了毕业生资源的大量闲置。
分析问题的根源,总结主客观两方面,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一是产业结构、职业岗位结构不合理。第三产业发展相对较慢,高新技术行业的转型升级较缓,以第一产业为主的经济结构吸纳人才就业的能力和空间有限,难以保障高校毕业生全部及时充分就业。
二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用人单位对高学历毕业生需求高于低学历毕业生需求,紧缺专业人才供不应求,而一些长线非热门专业毕业生需求较少,“有人没地方去”和“有岗位没人”的矛盾并存。
三是市场化就业机制,增加了高校毕业生的可流动性,扩大了毕业生就业的选择空间,导致许多毕业生始终在就业问题上犹豫徘徊。
四是高学历优秀毕业生大量流向外地的大中城市,为各单位选人用人增加了难度。
五是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素质和学历要求、实际操作能力越来越高,所学专业有些与社会需求存在脱节,特别是大学生就业能力与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还存在落差。许多毕业生一时难以适应,致使不少的优秀毕业生被拒之门外,阻滞了他们及时就业。
六是在家长和社会的双重压力之下,毕业生对工作的期望值过高, “高不成、低不就”。“获得公务员身份就有了规避职业风险的钥匙”、“公务员福利待遇好,收入高”,导致机关事业单位仍是就业首选。
七是毕业生就业观逐步开始发生转变,同以往的固定就业观念相比,不少毕业生更向往灵活就业、自由职业,并大胆开始了尝试,为当前毕业生就业增加了新亮点。
三、就业援助情况和我县的具体做法
近几年来,阳城县委、县政府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十分重视,采取多种措施,积极拓宽就业渠道,使得回阳就业的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多。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1、根据各年度机关事业单位岗位空缺情况,及时申报并公开录用机关事业人员,先后有546名大学毕业生考录到机关事业单位,占回阳就业大学生总人数的24.31%;
2、将大学生就业推向人才市场进行双向选择,最大限度地促进大学生及时就业,县人才市场坚持推出每月15日的定期人才交流会和各类大型招聘会、专场招聘会,一定程度地促进了回阳大学生及时充分就业。2010年以来,2256名毕业生通过市场双向选择实现了就业再就业。
3、最大限度地开发公益性岗位,对家庭条件困难的大学生进行安置就业。2010年以来,先后扶助721名大学生到各类公益性岗位就业。
4、按照省市文件规定,积极开发就业见习岗位,先后开发各类就业见习岗位485个,对接371名各年度应届大学生参加就业见习,基本工资由单位与县财政共同担负,财政补贴资金1353070元;先后有116名大学生通过就业见习实现了稳定就业。
5、根据毕业生就业工作规律,在每年7月适时推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高校毕业生网络招聘”等活动,一定程度地促进了大学生毕业后与用人单位无缝隙对接。
6、开办大学生就业创业培训。先后有各年度大学生参加无偿的就业创业培训7976人次,促进了大学生就业创业。
四、政府需要解决的问题
1、制定吸纳和鼓励研究生以上毕业生就业的优惠政策,最大限度地吸纳研究生以上毕业生返回本籍就业。
2、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步伐,积极培育经济增长点,不断增加新的技术密集型就业岗位,吸纳高学历高技术人才回乡就业。
3、加强人才工作氛围建设,从各级领导重视抓起,将人才工作纳入干部考核范围,通过上下携手,共同营造有利于人才就业创业的大环境。
晋ICP备05000783-1号 © jcrcw.com 网上招聘:0356-2069594 现场招聘:0356-2069593 技术咨询:18635641166
人事代理(档案):0356-2069592 党员关系:0356-2069591 就业失业证、公益岗、就业见习:0356-2138105
晋公网备14050002000004号 本站通讯地址:山西省晋城市文昌西街1388号 晋城市人才服务中心(晋城市劳动保障维权中心)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会员自主发布,为了您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采用本站信息时请认真核实其真实性并查看对方相关证件